2009年4月27日 星期一

4.21張宏吉教授演講心得

那天聽完張教授的演講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爬山理論,他說寫論文就像爬山一樣,當你在山腳下的時候,只能看到近處的樹林,但把眼光放遠,就能看到你的目標,也就是遠處的高山。


開始爬山之後,才是辛苦的開始,山路上充滿了艱辛,而且因為山路太長,所以你常常會看不到前後隊友,感覺整個山路只有自己一個人在攀爬,寫論文也如同爬山,在撰寫的路上常感覺到自己是孤獨的,但其實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。
爬上山頂之後,和隊友一起歡呼,看盡山下的風景,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之後,發現爬到山頂並不是終點,而是另一段路途的起點,因為下山也是一段艱辛的路,就像我們畢業之後,又必須開始另一段人生一樣。

我覺得用爬山來描寫寫論文這件事,真的是蠻貼切的,也是很實際的例子,但我還是覺得寫論文比爬山困難多了,我寧願爬10次喜馬拉雅山勝過寫一篇論文,為什麼?因為爬山的痛苦是短暫的,而且是生理上的痛苦,這種痛苦比較容易解決,可能休息個1.2天就會恢復,但是寫論文的痛苦,基本上就像是地獄輪迴一般,是要長期抗戰1.2年的(搞不好要3.4年),而且是精神上的折磨(寫不出東西…找不到資料…是否要換題目…),想到這裡,我願意爬20次喜馬拉雅山勝過寫一篇論文。

話說寫論文唯一強過爬山的一點,大概就是成就感的大小吧,爬完山可能開心1.2小時,回到家睡一覺就忘記山長什麼樣子,但是寫論文,一旦成功後,將名留青史(?),可能會被收錄圖書館,雖然沒有什麼人去看,但起碼應徵的時候還可以跟老闆稍稍提一下,好吧!就為了將來能跟老闆稍稍提那一下,我決定繼續寫論文,繼續輪迴在論文地獄。

另外,張教授也提到一點很重要的觀念,就是別人的資料或圖片,可以引用,可以模仿學習,但決對切勿抄襲,不然可能會吃上官司,這也是進入研究所之後,教授們一直在呼籲我們的事情。

感謝張教授百忙之中抽空演講,學到很多。

2009年4月18日 星期六

期中三篇小論分析

第一篇.台灣原住民圖像文化應用在產品設計初探

世界各國的產品行銷為迎合國際化的趨勢,其設計風格逐漸呈現同類相似的風貌,因此人們開始企圖尋找能表現差異性和地域性文化的心理認同產品,原住民產品就是其中之一。

原住民的藝術生動有趣、又有古樸風味,顯示高度的文化原創性和變異性,其特有的圖像或圖像的轉化往往成為族群文化的象徵,帶有濃厚的民族色彩。原住民藝術有豐富的生命力、粗獷的特性以及些許的神秘感,一直以來都受到藝術創作者的喜愛,也常常成為創作的題材,像是藝術大師賽尚(Cezanne)、高更(Gauguin)、畢卡索(Picasso)等人的作品,靈感常是來自於原住民的原始藝術。

近年來由於社會快速變遷及工商業社會環境文化的衝擊,台灣原住民文化漸漸面臨失去固有文化的危機,此研究希望可以藉由原住民族圖像文化的探索,透過有目的性的產品設計以表達和實踐對傳統文化的關懷。

結論
風格文化是會隨著時間變遷的,每個世代都有著新的社會環境和新的生活願景,並推動著趨勢與風尚的不斷演進,而追尋族群文化的重建,並非是一味的回顧過去的傳統,才叫文化傳承,文化的存續與發展應是並重的。

分析
這篇小論比較像是一篇研究計畫,論文中對於原住民圖像文化在產品上的應用並沒有很多內容,只有稍微在文獻探討的地方舉例一些商品,像是原住民傳統圖案應用在服裝的設計、錢包設計,或是技術學院五專部學生以布農族圖像為理念所設計的吉他外觀,論文中有清楚的說明其研究架構及目的,像是第一階段他將探討原住民圖像文化及其背後的意義,第二階段他將用產品語意學探討原住民產品…,但他只是說明了研究的方向及步驟,在原住民圖像文化與應用於產品的主題上沒有一點內容呈現,感覺整篇小論只是一個研究計畫。

第二篇.動物皮紋在產品上之應用初探

論文一開始就提到市面上有越來越多的動物皮紋商品,而相關研究卻甚少,因此研究欲以斑馬紋、豹紋及乳牛紋的產品,探討動物皮紋如何應用在各式產品上,研究中蒐集網路、雜誌上的各種動物皮紋產品圖片,將產品依類型進行分類,歸納出其「現有產品之變化,而非新開發的產品」、「表面印刷與塗裝」、「可拆換式外殼」、「七成為布料或塑膠材質」、「同一產品,多款花色」、「特殊價值」,期望動物皮紋的應用方法能更明確,使用上也可以更廣泛。

結論
產品本身若為柔軟材質的產品,大部分就會使用布料,而若為堅硬材質的產品,大部分就會使用塑膠,或許是因為布料及塑膠在印刷上動物皮紋或其他紋路時非常方便,故成為最常使用動物皮紋的兩種材質。綜合發現,為何新開發之產品較少見到動物皮紋的圖樣?反而常出現在成熟的產品中?是否動物皮紋應用在新產品時較難被接受?或是成熟性產品已無較大變化,只好搭上動物皮紋流行風潮?是我們值得關注的議題。

分析
這篇論文在架構上出現許多漏洞,首先,最大的問題就是產品範圍太大,他所研究的動物皮紋商品其範圍就有千百種,從服飾類、家具類、文具用品…到電子產品,範圍過大,應縮小範圍做研究,第二,動物皮紋有分很多種,斑馬紋、豹紋、乳牛紋、長頸鹿紋、虎斑、大麥町,皮革類的也有蛇皮、鱷魚皮、駝鳥皮…,但是這篇研究中就選了三種,分別是斑馬紋、豹紋、乳牛紋來做研究,並未說明為何要選這三種斑紋。

第三,研究中對於產品的分類方式並沒有多加說明,對於分類名稱也令人看不太懂,像是最後的「特殊價值」不懂是什麼意思。第四,研究中只專注於動物皮紋在產品材質的應用,像是表面塗裝、外層包覆、布料縫製…,並沒有深入探討其動物皮紋產品的文化層面,或是動物皮紋產品的意像,應該使用符號學或是產品語意學來做探討,而非專注於產品的材質和樣式。

第三篇.傳統龍形圖紋之分析與應用研究

龍是古人對於魚、鱷魚、蛇、豬、馬、牛等動物,和雲霧、雷電、虹霓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產生的一種神物,是古代先民思維能力和審美意識的結晶,經過七、八千年的演進,龍在傳統文化符號中已居於首要位置,成為中華民族的圖章、徽紀和象徵。

龍紋在中國紋飾發展中歷史最久,且已經成為一個代表中華文化的象徵符號,龍的形狀是經過幾千年的歷史演變而來,最早在新石器時代,龍紋的形象就已經出現在中國的器物上,考古發現,最早的龍形,其身體是蛇的形狀,豬的頭,三星他拉文化的玉龍是馬的頭,豬鼻蛇身,到了殷商時代,龍的頭上出現了角,龍形的演變通常都是吸收了之前的龍形並加以發展而成。龍的造型大概在漢代定型,四肢粗壯,掌似虎,整體形象及其威猛,腿部肌肉發達可以站立,但是宋代之後的龍就沒有漢唐時期威猛,隨著封建王朝的沒落,明清時代的龍漸漸失去威猛雄壯,變成雍容華貴的樣子。

結論
龍的原形有兩種說法,一種認為是蛇,另一種是鱷魚,最近幾十年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龍,發現最早的龍是沒有腿的,後來漸漸有一條腿、兩條、三條、最後才出現四條腿,且龍崇拜一開始並非出自於蛇圖騰崇拜,而是出自毒蛇禁忌習俗,人們對毒蛇持禁忌態度,不敢觸摸,不敢直呼其名,盡量躲避或打死毒蛇,然而,當人們害怕或逃避毒蛇時,人們卻也對蛇產生崇拜心理。今日龍的象徵與傳說給予中國文化極深遠的影響,其造型圖騰,也為生活帶來更多裝飾。

分析
雖然在生活中看到很多龍的裝飾,卻從來沒有深入去想過龍的來歷,因此從這篇論文學到很多,非常有趣,只是在龍設計上的應用這一部分,他寫的沒有那麼多,只有稍稍帶過,這是非常可惜的,因為龍在設計上的應用應該有很多可以寫。

小論前言.虎斑紋在軍用商品設計上的應用

老虎在動物分類上屬於哺乳綱、食肉目、貓科,是一種強大的肉食動物,可說是百獸之王,在中國,老虎的地位幾乎與神獸中的龍同樣重要,所以常常被拿來相提並論,像是龍蟠虎踞、臥虎藏龍、龍騰虎躍。

我國的民間習俗中,也把老虎視為吉祥物,嬰兒會戴虎頭帽、穿虎頭鞋,遠古時代,人類就會把獵到的老虎皮剝下,批在身上作為保暖用,在殷商,虎形常常被雕刻在許多青銅器和玉器上,帶有威懾的作用,在十二生肖中,老虎排行第三,還有傳說中鎮守四方的神獸,老虎就據守了西方大位,可見老虎是中國歷史上不可或缺的吉祥動物之一。

老虎的外型像貓,身形流線,斑紋通常是黑黃相間,鮮豔而複雜,看起來威風凜凜,一般來說,貓科動物的斑紋通常是點狀,帶有少許條紋狀,但是老虎的斑紋卻是非常明顯的縱紋,且是辨識度最高的黑黃相間色,乍看之下好像非常明顯,其實不然,因為老虎都在森林中活動,森林中的樹影和光線,剛好可以和老虎身上的斑紋融合,形成保護色,避免獵物發現,因此捕時成功的機率可以大大提高,縱走的斑紋也可以打破身體的輪廓線,讓獵物不容易發現有老虎接近,是非常好的保護色。另外,每一隻老虎身上的斑紋都是不相同的,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,可用來辨識不同個體。

近年來,因為老虎斑紋的獨特性,及其花紋的美感,使其被廣泛運用在生活週遭的產品上,但大多都是因為美感的考量,反而忽略了老虎斑紋具有保護色的功能,可幫助形體隱匿的特性,唯一把此一特性運用在產品上的只有軍用商品,因為老虎斑紋的保護色特性,可幫助老虎隱匿身軀,進而方便捕食,因此被拿來改良,並用在需要高度隱匿性的軍用商品上,因此,本研究主要研究老虎斑紋在軍用商品設計上的應用,希望可以幫助軍事商品品質的提升,發揮虎斑紋真正的作用,以及讓讀者認識虎斑紋的美感及特色。


目前有關老虎斑紋的研究非常稀少,大多是老虎吉祥圖案和虎文化的研究,較少有以虎斑為研究對象的論文,就連其他的動物斑紋研究也非常稀少,加上坊間有關軍用商品的資料也不多,因此在資料的蒐集上,是比較困難的。本研究將採用文本分析法,先從書本或各方面取得有關虎斑紋及其運用在軍事裝備上的資料,然後分析其受到地理環境、文化因素……等影響,所形成的實際成果。

研究竊聽風暴



1984年11月的東德,柏林圍牆倒塌前5年,東德國家情報局「史塔西」正以恐怖威權控制著人民。渇望升遷的東德秘密警察衛斯勒,奉命進駐了一棟華廈,秘密監控名劇作家德瑞曼和他的美麗女友-知名女伶西蘭。劇作家德瑞曼雖被懷疑撰寫反動文章,「史塔西」卻苦無證據逮人。衛斯勒於是成為最佳爪牙,全天候監控德瑞曼和西蘭的生活,期能盡快找出關鍵證據來。日夜不停進行竊聽工作、完全沒有自我生活的衛斯勒,卻在不知不覺中,逐漸融入了德瑞曼和西蘭多采多姿的生活。他不但私下對德瑞曼產生了友誼,更分享了他和西蘭之間的愛情與爭執、秘密與謊言…,而德瑞曼和西蘭卻渾然不覺。當德瑞曼和西蘭感情出現嫌隙,衛斯勒於是趁勢對西蘭進行逼供…。西蘭會出賣德瑞曼嗎?衛斯勒能順利找出證據嗎?德瑞曼又能成功躲過這場竊聽風暴嗎?一場危險卻超級精彩的情報角力自此展開…。(摘自雅虎奇摩電影)

藝術是無法抹滅的

《竊聽風暴》中,我們可以看到,在東德共產政府限制下,藝術是如何的被打壓,政府雖然成立「文化部」來鼓勵文學創作與吹捧藝術家乃「一國的靈魂工程師」,但是實際上,卻把藝術家視為是「意識形態不正確、思想右傾、潛在的陰謀叛亂分子」,甚至想摧毀國內所有的藝術份子。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東德的街道、人民、建築…幾乎都是黑灰白,不然就是低色調,幾乎沒有色彩點綴,顯示了人民的低調至極,就怕稍微穿錯了顏色可能就會被視為右派份子。

即使東德政府如此打壓藝術,但人民可不會這麼乖乖就範,我們看到劇作家德瑞曼不停的創作,還找來了朋友想寫關於東德人自殺的文章,而他的女朋友,女演員西蘭為了她的演藝事業,被迫和長官上床,還有被審問時,即使出賣男友也不能放棄自己的演藝之路,她如此的堅持,讓我們看出藝術對她而言是有多麼大重要性了。

不只如此,在電影中,負責監視工作的男主角衛斯勒,原本是個冷血無情的特務人員,但他在監視中,不知不覺和這對情侶產生了感情,漸漸被他們的藝術家情操所感動,他偷走了德瑞曼的詩集去看,也沉浸在鋼琴聲中,從原本的「冰山」漸漸轉換成「人」,變成渴望精神食糧的文藝份子,他回憶起列寧的一段話:「如果我每天都聽貝多芬的《激情交響曲》,革命便不可能成功。」,由此可知,藝術是多麼感動人心了。

勇者行動

衛斯勒的監視任務就叫勇者行動,他每天都一定會仔細的寫下監視內容,從研究生的角度來看《竊聽風暴》,寫論文也像是一場革命行動,一定也要每天進行,每天都要有一些進度,持久下去,最後才能發展出研究成果。

何謂對的一方?

衛斯勒原本是一個忠黨愛國的「特務」,但在監視當中,他開始慢慢質疑他所相信的共產主義下的政府,懷疑他們打著正義的招牌,私底下卻做些見不得人的勾檔,何謂對的一方?寫論文也是如此,我們所看一堆書,不也是學者們寫出來的,他們就一定是正確的嗎?孟子曾說「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吾於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」是否正確只能由各人自己判斷吧。

作家最怕兩件事

在電影裡,德瑞曼對女演員西蘭說「我最害怕孤單一人,以及靈感枯竭」,這兩件事只要是寫作的人都會怕吧,寫論文很乏味,因此需要朋友的陪伴,靈感枯竭也很可怕,尤其是日期將近卻仍寫不出東西時的恐懼,這時候大概只能祈求神明保佑了。

設計料理鼠王



皮克斯的動畫總是讓我驚艷,尤其是看完「料理鼠王」之後更加確定我的想法,皮克斯總是使用最令人意想不到的題材來作為主角,就像「料理鼠王」一樣,誰會想到,最不該出現在廚房、最骯髒低下、最令人害怕的老鼠,竟然會煮菜!在中國,老鼠也許是可愛的東西,因為他可是排在十二生肖的第一名,但是對注重衛生的外國人而言,只能說是可惡又可憎。

要顛覆形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為大眾對老鼠已經有了刻版印象,通常看到老鼠的反射動作不是抓起掃把就是平底鍋,但是這部片徹底顛覆了一般人對老鼠的看法,把老鼠成功的塑造了聰明、善良又會煮菜的形象!也許下次看到老鼠,我會考慮先跟牠溝通看看。這部片除了演活了老鼠之外,在設計生涯上,更隱藏了許多學問在裡頭:

合作美學

在片中,最常看到的就是老鼠小米操縱著人類小林的精采畫面,他們有默契的程度已經到達人鼠合一的境界了,小林唯一可以有自己意識的地方大概只有他的臉部表情吧,可說是非常合作無間的一對。

在設計上,也是非常講究合作的重要性,因為一個人所能想到的有限,但是多人一起,大家集思廣益,往往會激發許多不一樣的創意,片中最後,記得有一大群的鼠輩,大家像軍隊一樣,分成許多小隊,大家分工合作,把一道道的菜完成,再再說明了合作的重要性。

創意不受限

小米對料理熱情如火,但對於米爸而言,料理只會害死牠的心肝寶貝兒子,因此牠一次次的告訴小米,”你是一隻老鼠,你不會做什麼料理”、”千萬不要跟人類打交道,人類不可能會喜歡你的”,甚至帶小米去看商店裡一排排的老鼠屍體,想讓牠知道人類的可怕,其實就是想給小米洗腦,想勸牠放棄自己的夢想,在設計上,常常許多最不可行的點子,通常都是最有創意的,所以,別受限於他人,創意就該大膽”寮”下去。

米氏堅持

小米是一隻與眾不同的老鼠,牠為了料理,堅持用兩隻腳走路,因為牠不想弄髒手,這和牠的哥哥大米差了十萬八千里,牠也堅持不吃垃圾寧願餓肚子,哥哥大米則是每次出現手裡都拿著灰色不知名物體在咀嚼,令人佩服大米的銅牆鐵胃。

小米在煮菜前,還會先洗手,甚至在片中最後全鼠合作時,牠也要求精鼠部隊們大家一起進”蒸籠”殺菌後,才開始煮菜。對研究生來說,堅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尤其是寫論文,只能多學學小米精神啦。



另外,這部片裡面,我最喜歡的人物,其實是史老闆,哈!雖然他囂張跋扈、自大又狂妄,但是他的臉充滿喜感,而且長得有點像藝人x炳,加上他不滿五尺的身高,每次要看門上的窗孔還要搬梯子,這一點已經夠令人噴飯。他身上最經典的應該是幾乎跟他身高一樣的那頂廚師帽!那頂帽子確切的表現出男人對於身高的在意,通常越矮的男人會越想在自己身上加點什麼來掩飾,但通常是欲蓋彌彰。史老闆教會我的,大概就是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吧,下次看到老鼠,別再騙自己沒有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