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5月10日 星期日

5.5書法內省心裡探索—書法研究班一周

從小我對書法就沒有什麼鑑賞力,弱到我連楷書跟行書都分不出來,對我來說書法的美感覺是很難去界定的,好像寫得端端正正的就是美,但寫得颱風狂掃的也是一種美,我無法區分其中的美感,就像是沙朗牛和普通牛我也吃不出來一樣。

記得謝老師在研一剛開學的時候,給我們看了一幅書法作品,我到現在還是看不出那是一個「橋」字(I’m sorry),枉費我之前還是美術系,只能說我與書法是有緣無份了,看看這篇文章就好,這是一位書法學家,研究自己開的書法班的學生所得到的學習成果,他把他的課程用日記的方式記錄,並把大家的學習成果寫下來。課程的全名叫「中國書法視覺心理教學研究班」,哇嗚,光是看到心理兩個字就覺得很奇妙,因為書法給人的感覺一向是嚴肅、端正、循規蹈矩的,要跟心理扯上邊,感覺根本是八竿子打不著。


(取自謝老師設計與文化部落格)

他在文章開頭寫到:
「現代藝術有一個危險的傾向是『為新而新』,不管新的有沒有根源,有沒有內在動機。在書法領域也有這情形,一些追新的年輕朋友受日本墨象的影響,受西方抽象點潑派的影響,以及前衛藝術諸潮流的影響,抹一個墨團,塗黑一張紙,為前人所未見,令觀眾驚駭,乍看果然是『新』了,可以說有其突破的意義,但是積極方面,在追求什麼,目標並不清楚。」

很寫實的寫出了現在藝術的問題,沒錯,的確很多藝術家在做這樣的事情,為了成名,為了賺錢,總以為想些新花招,新噱頭,就可以騙過外行人,在設計界也是,常常新的東西一上市,經過媒體的炒作,馬上就銷售一空,但其內在文化也許一無所有,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。

這位學者的課非常有趣,第一天,他要學生們【寫一幅字作自我介紹】,有人寫「老龍頭」、有人寫「大宗師」…可能那些人都有點成就了,不然怎麼敢稱呼自己為宗師呢?這讓我想到研一上的時候,老師們要我們用自己的名字的名字作設計,似乎也是一樣的道理,希望我們從名字中更加認識自己。

第二天【超速寫法】
他要每個人用超級快的速度寫書法,寫的時候不要考慮字的好壞,只求速度,想當然爾,字當然是越寫越草,幾乎已經是龍飛鳳舞的境界,寫出來很多的「敗筆」、「壞字」,但他認為這些敗筆壞字是我們心理深層所透露出來的東西,就像佛洛伊德所說的「口誤」,口誤並非偶然,而是我們的潛意識所透露出來的訊息,這種說法真好,感覺把那些錯誤都合理化了。

第三天【盲目寫法】
閉上眼睛,單純用手來感覺所寫的字,平常習慣了眼睛的方便,現在閉上了眼,拋開了理性的控制,於是只能用心靈和毛筆溝通,寫出來的字都成為心理的投射。

第四天【模擬庸俗】
他要大家試想,什麼是庸俗?可能是傳統所貶抑的,也可能是個人所討厭的,什麼樣的字是庸俗的?討論之後,庸俗大概有3個特點:矯揉造作、討好觀眾、賣弄功夫,因此有同學寫字時故意波紋顫筆,有人把斜筆拉長作飛簷式的翹起…大家都把字誇張化,成了俗態,雖然醜,不討喜,但卻俗得可愛,令人發笑,仔細想想,這也算是另類突破吧,畢竟平常的書法是難以令人發笑的。

第五天【極限情況】,和昨天的題目相反,學者要大家扮演悲劇角色,模擬豪傑壯士面臨死亡時,留下悲歌慷慨的文字,在死前留下的絕筆,一定和平常的書法不相同,果然,有人處之泰然(筆畫平淡),有人呼天搶地(筆畫奔突),有人從容就義(有浪漫色彩),有人驚恐顫慄(變形萎縮),有人虛無玩世,有人淡然,每個人面對死亡的感覺是如此不同,透過書法,讓大家認識到自己的不同面,我想,如果是我自己,大概是交白卷吧,都要升天了,哪還有心情寫書法勒,事實證明我也不過是個俗人,連寫書法的雅致都沒。

第六天【對話】,學者要大家兩人一組,說好寫什麼字,然後一人先寫1.2筆,然後另一人接著寫,這樣輪流完成,這堂課主要是接納別人不同的筆法,試著去呼應,互相配合,這需要兩人的通力合作,才能把一幅字體完成,設計部也是如此,要和自己的同伴互相溝通,互相配合,才能激盪出更好的作品。

看完這篇文章,我只能大呼可惜,因為文章裡除了字,完全沒有半張圖,好想看看那些學生的作品,是怎麼樣的表現庸俗,怎麼樣的超速快寫,如果有機會,我也很想親自上這樣的課程,感覺可以激發出很多的創意,而且和同學一起學習也可以互相觀摩,透過書法,探索自己的內在。

1 則留言:

  1. 能想出這個實驗法,作者曾下的功夫可想而知。

    回覆刪除